找到相关内容3685篇,用时7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观智孤明。谂老休言啜茗。逢场作戏。注雅颂而训童蒙。更效颦眉自述引而添丑拙。笺文既就典示初机。同道贤余别通一线。赏夷门之风月。清彻心。入法界之重玄。匪涉境。混融明暗妙解回途。拔溺乘舟俱游性海。时正大...思量分别之所能解。所以僧问洞山。如何是佛。山云。麻三斤。僧问法眼。如何是佛。眼云。汝是慧超。余答佛例皆如此。与大师此语好本多同何也。不见道。怀州牛膝青州枣。到底输出处精。夷门下云   收 收得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释门归敬仪

    佛后摇之。此第二经明礼敬。正仪之萌兆也。文中不足。有者言之。手摩口呜者爱重之极。不能己已也。远敬在于所卑故始于足。余称名显相。使疑者决之非正敬也。智度论云。外道是法故来则坐。白衣如客法。故命之令...作大归依。故论云。归依于佛者。谓一切智五分法身也。归依于法者。谓灭谛涅槃也。归依于僧者。谓诸贤圣学无学功德自身身尽处也。即惑灭所无之处。故云尽处也。故经云。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。无为即无漏之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069603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2)

    、护法同契佛心”(《起信论裂网疏》跋)。虽深究台宗,但因不满台宗末流的门户之争,所以一再声明自己“究心台部不肯为台家子孙”,“私淑台宗,不敢冒认法脉”智旭为纠正宗门流弊,决意宏律,曾遍阅律藏三次,...不必改为念佛。但具信愿,参禅即净土行”(《宗论》四之三)则又偏重于理持。三十岁至四十岁,多疏释律部,结坛忏愿,以“生宏律范,死归安养”矢。后十年中,多疏释经论,融通性相诸宗教理,于四十九岁著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769611.html
  • 比较宗教学(2)

    佛教的重视,却不是佛教的重点;声闻、独觉的解脱生死,虽是佛教的重点,却尚不是佛教的目的;唯有菩萨的兼济而尤重于利他的成佛法门,才是佛教的目的。所以,一般大乘教徒所指的小乘,便是声闻与 独觉,通常合...看法,标名为:1.性空唯名论,2.虚妄唯识论,3.真常唯心论。我是根据大乘思想的源流,参考太虚及印顺二师的见解,做了如上的分类介绍。   佛教在印度的灭亡  印度的后期大乘佛教,即是密教。西元第七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769631.html
  • 作为批判哲学的法相唯识学论

    人们可以在理解依起自性的基础上,逐渐深化对于现象本质的认识,在知识论的探究上由虚妄的认识到相对真实、终而是绝对真实的认识,在价值关怀的追求上则逐渐完成从染到净、迷到悟的转变,该派的著名论师陈那曾有...寂说的价值理念,基于一个内外结合、涵摄的认知过程,举凡现象世界、人类精神心理也都属于所知与可知的对象。所以,这是一个由认识而开显价值本体的过程。它所强调的是认识作为觉悟的前提,而认识的对象又是所知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0069633.html
  • 湛然“无情有性”思想中的“真如”概念

    彼遮那果德身心依正,互融,互入齐等。我及众生皆有此性,故名佛性。”(T46.784A )  这法身佛性,含摄色、心,依、正一切诸法,同时由于三身互具,彼此相即不离,因此有法佛性者,即有报佛性,也会有...、大小、依正、。”( T46.785B)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370099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五辑

    了念尾了。早期的禅宗并无参话头的方法,只是很单纯的修习禅观,时节因缘一到,即便悟入。如初祖达摩教人“舍妄归真,凝住壁观,无,凡圣等一”,到了一切“无有分别,寂然无为”的时候,就自然能“与理冥符”了,三祖僧璨将此无分别的境界,说为“一切不留,无可记忆”,不可用心识思量测度,却能无所不包的“真如法性”,这个“真如法性”不是参得的,是自然显露的,不论凡夫或圣人的真如法性都完全相等,所谓“在圣不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77023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六辑

    通人傅毅如后汉书卷八十的傅毅传中推算其年纪,当时尚属少年,岂能出仕朝廷。  第二,正史中,没有白马寺的名称。  第三,当时中国与西域,尚无官方接触与使节交往的事实。  第四,经中数处引用三国时代及...将众生的觉性盖覆不显,才会造出了众生的相,此因即被称做“无明”。其次,烦恼也有表现于身心内外,能予觉受、思考,并作好恶取舍的方式,那就是见与爱。  (一)见-即萨迦耶见,意译为身见,或称做我见。此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870232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一)

    利。如果还要度人利人的话,那对于来者,应当如何慈悲方便去接引,去开示:从心所有的心得,如瓶泻水,点滴不留。能够这样做一个忠实的佛教徒,纵然不能追上古德,也可算是负了一点责任,于良心上总算无愧。...他们又何尝不是高喊救人的口号?结果连人带马两害,都做了人类历史上的罪人。不但如此,现在还有许多麻木不仁的人,还在那里狐假虎威,披起那救人救世的外套,而满自己的私欲,如不蹈前车之覆,吾不信矣。所以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670424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三)

    唯有学佛修一切善法,断一切恶法,利利他,自觉觉;能够照这样去做人,那才算有兴趣,人生也才有意义!  第六,我又想到人的智慧,真是渺小得很,不但像我们这样愚蠢的人,固然谈不上;就是多识几个字,能作几篇...的居士,竟也这样麻醉了。我说一件外国佛教的事情吧:锡兰、缅甸、暹罗的一个小学生,无论在什么地方,看见和尚,都知道合起掌来行礼,表示最恭敬三宝之诚意。为什么一个号德学兼修的居士,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学生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570432.html